扫一扫即可关注本站(PDF之家)微信公众账号
发送您想要找的书籍名称即可找到书籍
记忆力好,不一定会让你成功。但记忆力不好,一定会让你糊涂,一定让你失败,而且失败得很难看!——美国投资家沃伦·巴菲特
记忆法并不是近些年才发明的新鲜玩意儿,在古希腊时代便已经存在,但在近十年才慢慢被中国人广泛接受。虽然有《最强大脑》《挑战不可能》等综艺节目的推动,但目前它仍然属于小众的技能。我经常会被初次见面的朋友问到各种问题,听到各种主观臆断或道听途说的观点,比如,“记忆法只能用来表演,根本不实用!”“记忆法是个邪道功夫!小心走火入魔!”“现在都什么时代了,练习记忆有什么用?”这一章,我将对最常见的七个误解表达我的观点,让你可以以更合理的期待开始学习之旅。
一、记忆法可以过目不忘
很多次做完记忆表演后,听众都会问我:“你是不是可以把每天发生的所有事情全部都记住?”在录制《我是先生》《芝麻开门》等节目时,嘉宾都曾提问:“你记性这么好,会不会把恋爱过程中的全部细节都记住,这样是不是太恐怖了?”还有人则会和我随意聊天聊上半小时,然后问:“你还记得我和你说过的第20句话的第一个字是什么吗?”这让我哭笑不得,因为我做不到“过目不忘”或“过耳不忘”,我只会选择性使用记忆法来记忆。
这个世界上有一种病叫“超忆症”,患者仅有几十人,他们能够把每天发生的事情全部记住。只要给他一个日期,他就可以从早上到晚上回忆当天的细节,这才是真正的“过目不忘”,不过不能遗忘的生活也非常痛苦。还有一类是自闭症天才,比如英国的斯蒂芬,他在空中飞行,鸟瞰纽约20分钟,就可以将纽约画下来,而且建筑物的楼层数都分毫不差,简直是“非人类”。除此之外,也有极少数“过目不忘”的天才。微软亚洲研究院首任院长张亚勤,他5分钟看完报纸,就能背出所有内容,他说他脑海中有图像,只需要照着念就可以。过人的记忆力让他12岁考入中国科学技术大学少年班,31岁成为美国电气和电子工程协会近百年来最年轻的院士,拥有60多项美国专利。
中央电视台知名主持人撒贝宁,他在访谈节目《可凡倾听》中说:“能考上北京大学,主要得益于’照相记忆法’。每本书看一遍,基本上能记住哪一页哪一段的大概内容是什么。”股神巴菲特喜欢秀自己的记忆力,他翻完几百页的教科书,就能够记住所有的内容。上课回答问题,他就大段大段背诵教科书里的内容,最后加上一句,这来自教科书上第几页,有时候老师讲课出现了错误,他都会第一时间指出来。
真正的天才不是教出来的。这样的“过目不忘”,世界记忆冠军们都做不到。记忆法不能像复印机一样将信息全部复印一遍。记忆法是一种有意识的记忆,需要有意识地确定目标并使用方法,如果不使用记忆法,记忆冠军和你的记忆水平也差不了太多,就像赛车司机不开车,而是和你比赛走路,他很难比你快太多。在《打造最强大脑》这本书里,我把记忆法比作“软件”,只有点击运行软件,软件才会发挥作用,而这些天才则是大脑的“系统”比我们厉害,达到了无意识的自动化记忆。所以,你完全不用担心掌握了记忆法,你的大脑会信息过载,压得你喘不过气来,让你有想忘都忘不掉的烦恼。同时,你也不要奢望,记忆法可以让你像《射雕英雄传》里黄蓉的妈妈和《三国演义》里的张松那样“过目不忘”。记忆法虽然达不到这样的高度,但可以让你的记忆效率更高,遗忘率更低,练成之后还是可以甩你的小伙伴几条街的。
二、记忆法是瞬间记忆
我们在记忆信息的时候,经常记了又忘,忘了又记,非常痛苦,所以我们都渴望拥有记住就不会忘记的能力。很多人会疑惑地问我:“记忆法是不是一种瞬间记忆啊,记得快忘得也很快?”按照记忆心理学的定义,从记忆的时长来说,记忆分为瞬间记忆、短时记忆、长时记忆。瞬间记忆只能保持几秒钟,比如一个电话号码报给你,你可以凭着暂留的记忆准确拨过去,但是一旦你按完号码,可能扭头就忘了。此时通过反复默诵,可以达到短时记忆,一般只有几分钟时间,而且短时记忆存储的项目有限,在七个左右。如果对信息进行编码加工并且复习强化,就会进入长时记忆,一般保持至少一小时以上,甚至可以达到一辈子。
记忆心理学家艾宾浩斯在《记忆力心理学》里说:“我们在进行长期记忆的时候,也应该掌握一些技巧,也就是语义和形象双向记忆。利用它们之间的相互作用和相互转换,我们可以更好地记忆。”而记忆法的核心也在于将语义转化为形象来记忆,因此可以直接进入长期记忆里。世界脑力锦标赛有两个马拉松记忆项目,一小时内要记住尽可能多的数字和扑克,据我的经验,一般一个星期后回忆,大部分的内容都还记得。当然,如果以后再也不回忆,这些信息也会慢慢遗忘。按照艾宾浩斯遗忘曲线科学复习,并且经常去使用知识,才可能真正达到长时记忆的效果,本书“战胜遗忘的复习艺术”这一章将为你详细介绍。
三、记忆法好麻烦
很多人看到记忆表演非常羡慕,但是听到记忆原理的讲解时,就立马将它判了死刑:“记忆法好麻烦啊,这样记岂不是更慢啊,而且还要记住编的故事,工程量更大了,还不如死记硬背呢。”学习任何技能,其实开始的时候都是麻烦的,都有一个由慢到快的过程。回想一下你初学骑自行车的时候,你可能会经常摔倒,可能会骑得歪歪扭扭,甚至速度还不如走路的人快。但是经过一段时间的训练,骑车就非常顺手了,速度就会远远超过走路的人。
当你怕麻烦的时候,当你一失败就放弃的时候,你可能一辈子只能待在舒适区,什么技能都不会。当我们不断学习拓展的时候,我们的学习区掌握了新的技能,未来就会有更多的路让我们去选择。想想你要像唐僧一样去西天取经,如果你只能选择走路,可能得走几年,但如果你有自行车可骑,有汽车可开,有钱坐飞机,你就比别人拥有更多选择的自由,这种自由会为你节约很多时间。学习记忆法,就是“磨刀不误砍柴工”,让你的大脑拥有更多的兵器,当你有很多比较难记的知识点时,别人只会死记硬背,背了又忘记,忘记又苦背,但是你可以灵活使用各种工具,这样,你就比别人快了许多。
我在高三那年,就比一般同学的背诵效率高了至少两倍,所以才能经常考年级前三名。后来,我花一年的时间刻意练习记忆,才能够获得“世界记忆大师”称号,这些是那些“不麻烦”的死记硬背做不到的!开始的“麻烦”,是为了以后的“不麻烦”,开始的努力,是为了以后的毫不费力!
四、记忆法只能用来表演
很多人了解记忆法是因为《最强大脑》,或者是看过记忆大师表演记忆数字、扑克,所以很多人会有误解:“记忆法就只能用来表演,根本就不实用!”其实,表演只是一种手段,让不知道的人更加信服,但实用才是王道。记忆法在最早发明的时候,就是为了实用,古罗马人用它来记住演讲和辩论的素材。我最初学习记忆法就是为了高考,我高三时主要将它用于记忆政治、历史、地理的知识点,以及语文的诗词文章和文学常识。后来我教的学生里,胡小玲、白宇晨、王艺颖等人通过记忆法考上了研究生,张铁汉3个月通过了中国第一难考的司法考试。
我的俱乐部有一个“实用记忆武林计划”,参与者必须要完成至少50道题的记忆训练。王艺颖在大学期间经常挂科,每天的生活就是睡、玩、追剧、刷微博,专科升本科之后,她第一次考研失败。2016年,她参加了武林计划,尝试用记忆法背诵医学知识,她说:“以前全靠死记硬背的学习状态远离了我,我学会去找知识之间的联系,遇到要背的知识点,第一反应是用什么记忆方法帮我,能不能简单一点记住。我知道只要用对了方法,我可以成为更好的自己。”她后来如愿考上了重庆医科大学的研究生。所以,请不要因为记忆法的表象,就定义它为“花瓶”哦,人家也是“实力派”呢!如果只是屠龙之技,也就不会有那么多学生因此而受益了。
五、互联网时代没必要记忆
其实从印刷术发明之后,就有很多人提出这种观点,东西都已经印在书里了,还有必要去记忆吗?所以,有一段时间,记忆法的传播几乎销声匿迹。现在处于互联网时代,想要的信息几秒钟就可以找到,练习记忆似乎更加没有必要了。但是,我并不赞同这个观点。
第一,不可能所有的信息都储存在电脑、手机里面,也不可能在任何场景都能通过电子设备调阅它们。你参加考试、谈判、面试、直播时大脑空白了,你说:“不好意思,我百度一下!”你可能就没戏了。即使是可以借助外部设备的场合,万一没有信号呢,万一没电了呢,你就只能干瞪眼了。
第二,我们的大脑有个规律叫“用进废退”,你越多地使用大脑,大脑就越灵活。过于依赖外部存储设备,可能会导致记忆能力减退,甚至提前就患上阿尔茨海默病,很多成年人记忆减退,大多数是因为用脑记忆的时间少了。现在很多人听课时有个习惯,就是用手机拍PPT或者录音,以为储存下来就属于你了,其实大部分人以后根本不会再碰它,直至哪天内存不足时就会将它删掉。只有那些记在我们大脑里的知识,才是真正属于我们的知识。
第三,我们的一切决策和工作也依赖于过去的记忆。我们能够高效地工作,都基于我们大脑中已经存储的经验,以及我们过去掌握的知识。它们让我们可以快速知道该如何处理,这样才可以提高工作效率。比如《最强大脑》选手李威,他通过记忆法将项目的进程和安排都记得很清楚,需要时只需要“脑内搜索”,而其他同事则必须到电脑系统里查询,领导问一个,他就回一句:“等等,领导,我去查一下再告诉您。”如果你是领导,你会更青睐谁呢?
第四,我们的创意也依赖于我们的记忆资料库。曾经有家长担心:“训练记忆力,会不会扼杀孩子的创造力?”其实记忆法就是运用想象力和联想力来编故事、编歌诀,大量训练可以激活我们的创意。另一方面,我们想要创新,但“巧妇难为无米之炊”啊,这个“米”就是我们记住的知识。要创造,首先要去搜集各种资料,储存在大脑里面,接下来在酝酿的过程中,创造的灵感迸发出来,再通过逻辑验证变成最终的成果。如果所有的信息都储存在电脑里,这个过程就无法完成。当然,记忆的作用不限于此,我想说的是,记忆永远不会过时,除非有一天人类的大脑接上了芯片,可以自动上传和下载各种资讯。那时的人类,和机器人也没有什么区别了吧!趁我们还是人类,多使用你的大脑,特别是训练记忆法,让你的记忆力、想象力和创造力的潜能都激发出来吧!